欢迎访问天津大学 机械工程实践中心

新闻动态

疫情下的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进行时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22-10-10 17:28 发表于天津

开学不久,疫情反复,线下教学再次受到冲击。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承担的工程训练教学工作实践性强,需要采用线下教学形式保证教学质量。疫情当前,使命在肩。一声令下,中心教师克服种种困难,毅然冲上教学一线,集中驻校、开展线下教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天大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集中驻校期间,中心积极探索工程训练教学改革,尝试将教学内容分成基础教学和项目制教学两个阶段——在做好工程基础训练教学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制的牵引,探索与专业基础相结合的个性化教学方法,通过产品设计、制作全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心教师规划了8个专项或综合项目供学生选择。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参与学生设计、加工工艺、集体讨论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经过一周时间师生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既定的目标。面对同学们高涨的学习热情,住校教师充分提高场地和设备利用率,随时为项目提供指导。有的老师辅导学生一直到深夜,3D打印设备彻夜工作,保障了教学的稳步推进。

嵌套类零件加工,以数学建模基础,体现成型运动原理,拓展了普通车床的应用范围。

 

你能相信这些嵌套类零件是用普通车床加工出来的吗?

确实是,是不是很神奇?

钳工不再是单单加工榔头,新的教学项目鲁班锁、创意启瓶器、配钥匙,把基本操作技能、工程识图和装配原理体现教学中,特定需求的创意启瓶器更是引导学生提升设计能力。

 

瓶起子、鲁班锁、配钥匙等各类生活和工程基本技能的培养

是否对自己未来创新和科研动手能力充满信心?

竞速机器人项目体现传动与机构重要性,制作中又将3D打印等现代制造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使同学们体会到机构传动的奇妙和加工制造技术的进步。

将课程思政教学引入课堂,以车削加工为主线,将普车、数控车、激光切割及其他先进制造技术交叉融合,制作长征五号模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综合运用多种加工手段

设计制作行走机器人、长征五号火箭模型,为国庆献礼

铸造综合创新实验将三维设计、铸造工艺、3D打印等技术融入到砂型铸造中,由同学们自己设计制作符合砂型铸造手工造型的创意作品,实现快速铸造。

 

将三维设计、3D打印技术用于制模,实现快速铸造

数控加工综合实训项目通过融合了数控车、加工中心、线切割等多种现代加工技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合运用数控及特种加工设备,设计制作的相框等工艺品

产品全生产周期模拟及优化项目以柔性制造单元为依托,亲历产品从样件设计、加工、后处理、检验,到设计优化、工艺优化、成本核算等一系列全生产周期流程,完成产品的设计及制作。

 

在柔性制造单元平台上制作个性化钟表,你是不是也想试试?

产品生产体验按照企业批量生产模式,构建真实应用的企业化产品生产平台。在此平台之上开展无限接近企业生产的全流程工程实践活动,串联工程问题,构建“服务学习、真实体验”的工程实践学习情境,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工程训练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实现知识、能力、创新的综合培养。

 

体验产品批量生产全流程

实现多个角色转换,培养创新意识、市场意识

项目执行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项目执行过程汇报等教学环节设计,尝试和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同学们探索知识、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学生们各抒己见、讨论设计方案

学生在本轮的项目制教学充满热情,一位同学在总结中写道:“...在精神高度集中完成任务的同时,我们每个人耐心和毅力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毫无疑问,这次来之不易的金工实习将会成为我们大学生活中难以忘却的珍贵回忆,在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品质的同时,让我们对于金工项目也有了更多了解与兴趣,好像一粒种子般扎下了根,或许未来会让我们在这个行业迸发更多的活力与前进的动力”。中心也在及时总结经验,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构建更多个性化、有针对性、可选择的教学模块,努力为新工科建设和劳动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摄影 / 马晶晶 王辉

通讯员 / 温洋 于晓然

审核 / 倪雁冰 林杰威